加载中 ...
首页 > 行业> 正文

大族机器人的三次选择:总经理王光能详解协作机器人赛道

每日财经网 2022-09-02 20:34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网络

编者按:韩机器人的发展具有多重创新标本意义。一是作为研究所,经过三年的研究所模式探索,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创业。第二,避开国际巨头控制多年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选择强调...
大族机器人的三次选择:总经理王光能详解协作机器人赛道

编者按:韩机器人的发展具有多重创新标本意义。一是作为研究所,经过三年的研究所模式探索,成立独立法人公司创业。第二,避开国际巨头控制多年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选择强调灵活性的合作机器人弯道超车。三是拒绝模仿和学习国外成熟产品,坚持自主创新,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突破的影响下,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

2022年8月,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话韩机器人总经理王广能。这次对话是在网上进行的,因为王广能还在海外。但是,这对于王广能来说是常有的事。韩机器人成立以来,就制定了全球化的发展路线,这让他经常在世界各地奔波。

回顾这些年的创业生涯,最艰难的是2019年,王广能向社会寻求融资,最终于2020年9月完成1.65亿元的A轮融资。现在,公司已经完成B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8亿元。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为了取得进一步的技术突破,韩机器人公司正在启动新一轮融资。

近日,韩机器人入选国家级专业化、特色化“小巨人”企业。韩机器人由韩激光科技产业集团投资设立,成立于2017年9月。它在佛山和深圳设有生产和RD基地,在天津、无锡、成都和德国斯图加特设有子公司和办事处。

作为合作机器人领域的头部玩家,韩机器人先后推出了Elfin系列6轴合作机器人等五大系列产品,是最早面向市场的机器人,可应用于自动化集成生产线。该公司最新的MAiRA协作机器人被称为智能协作机器人。MAiRA简化了人类与机器人的交互,通过“眼”视觉、“耳”听觉和“脑”感知来识别环境空间,完成用户的很多指令。

深圳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1年深圳机器人产业总产值为1582亿元,同比增长10.30%。2021年,深圳机器人企业总数达到945家,同比增长12.2%。

6月初,《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配套文件发布,明确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刚好是1/20。

创新难免会走弯路。

南方财经:韩机器人的发展有哪些关键节点?

王广能:在汉机器人的发展中,第一阶段从2014年成立汉机器人研究院开始。我们在研究所的体制下探索,从做工业机器人,模仿同行,到自主研发协作机器人Elfin。

第二阶段从2017年开始,成立深圳韩机器人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工作的重心从建立国际化团队开始。这几经周折,终于在瑞士找到了现在的德国创始团队。和创始团队聊了聊机器人的理想和未来的产业趋势,最后被他们打动,加入了韩机器人的全球人才团队。截至目前,德国队已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人。

融资的到来让我们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2019年,韩机器人开始面向社会融资。最终,2020年9月,A轮融资1.65亿元。截至目前,韩机器人已顺利完成3.95亿元的B1轮融资和近2亿元的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近8亿元,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

南方财经:作为初创企业,韩机器人经历过哪些“弯路”?

王广能:“弯路”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积累。

公司在开发第一代协作机器人产品时,面临着分叉的选择:一条路是模仿和借鉴国外的成熟产品,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另一条路就是坚持自主创新,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家庭机器人选择了后者。我们要以创新为导向,国际公司一定不能给人抄袭的印象。

于是,2015年底,汉机器人开始自主研发Elfin协作机器人。我们相信模仿成熟的公司会少走弯路,但韩机器人是追求创新的企业,自主创新必然会走弯路。只有走过这些弯路,包括技术和团队合作,才能真正积累经验。制造、销售、营销都需要经过自己的摸索,这一点我很坚定。

协作机器人还是有市场空间的。

南方财经:韩机器人为什么选择了协作机器人赛道?

王广能: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中国制造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升级,离不开机器人。我和我的团队在电机、伺服控制等方面积累了技术。所以从运动控制产业链出发,发展目标自然延伸到机器人。

2014年,我和我的团队开始研发工业机器人,包括SCARA机器人、台达机器人和小型六轴工业机器人。甚至一些机器人进入批量生产,并售出数百台。

后来发现我们切入传统工业机器人赛道并没有太大优势。这是因为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全球市场被一些海外企业占据,其他传统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仍在努力追赶。

但在协作机器人领域,没有绝对垄断优势的企业,初创企业的空间更大。黑暗中似乎有了结论。我和我的RD团队恰好在协同机器人相关的核心技术上沉淀多年,在电机、高精度高响应的伺服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等方面具有完整的自主研发能力。

虽然传统工业机器人比合作机器人更快更准;而在需要频繁调整产品线的场景中,协作机器人更有优势,使用门槛大大降低。它可以更高效、更灵活地完成调试。基于这样的判断,汉机器人陆续关停传统机器人项目,集中精力研发合作机器人。

南方财经:刚刚提到了合作机器人的很多优点,但是合作机器人有哪些缺点呢?

王广能:一是协作机器人负载相对较弱,更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工作环境。目前,协作机器人的最大负载只有20公斤,与传统工业机器几十甚至几百公斤的负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此外,协作机器人在移动速度和工作节奏上都不如工业机器人快。工业机器人的线速度最高可达7m/s,而协作机器人的线速度大多被限制在1m/s,然而协作机器人对速度提升的追求会影响到协作机器人的关键竞争力——安全性。

最后,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强调灵活性,其精度与工业机器人相差甚远。但通过我们的努力,协作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006mm,绝对精度达到了0.05mm,轨迹精度达到了0.1mm,优于同臂距的工业机器人,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继续解决技术问题

南方财经:协作机器人精度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在上升。如何平衡精度和成本的矛盾?

王广能:通常情况下,高精度需要高成本,但我们利用我们的技术积累和开创性设计,使高精度协作机器人在价格上保持竞争力。

韩机器人实现了核心部件的自主控制。以我们新一代MAiRA机器人为例。没有使用国外昂贵的零部件,而是在结构、通讯、控制算法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在电机、驱动、光栅编码器等关键零部件上实现了自制替代。

南方财经:韩机器人的主要投资有哪些?

王广能:相对来说,韩机器人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更多。德国数十个AI团队来自世界一流的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参与AI落地机器人的研究。

我们推出的MAiRA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协作机器人,开启了智能协作机器人的新时代。MAiRA与最新的传感器高度集成,实现控制系统和应用中的人工智能集成。MAiRA从手势教学、语音识别等方面直观地简化了人类与机器人的交互。它通过“眼”视觉、“耳”听觉和“脑”感知来识别环境空间,可以轻松完成用户的许多指令。同时,在翼展1.4m的情况下,重复定位精度可达6至10微米,速度可达4.5m/s,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南方财经:国产机器人这几年发展很快。国产机器人和海外机器人有哪些差距?

王广能:目前差距已经缩小到比较小的水平。国内技术发展很快,正在追赶甚至赶超。

但是我们发现国内的一些机器人公司比较浮躁,缺乏对细节的不断追求和对工业产品追求极致的精神。这种差距不是技术上的,而是认知上的。此外,国内市场经常陷入恶性“价格战”,以低价制造轰动;然而,技术的发展却常常被冷落,不再受到重视。以MAiRA为例,它的推出引起了欧美国家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更多的人更关心价格。

我经常给团队灌输不断研究的精神。只有坚持这样,公司才能长远发展。

南方财经:如何看待资本对公司的预期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关系?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王广能:汉机器人投资人追求长远,投资未来。他们当然希望性能越高越好,但不会给我们太大压力。一般投资者关注的是短时间内的业绩高增长,赶紧上市套现。我们现有的投资者没有。他们更注重新一代产品的成熟度和关键客户工业现场的应用验证。

我跟投资人说,韩机器人要坚持战略定力和长远,注重“内功修炼”,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产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山歌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news/2022/0711/9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