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汽车人机交互大会落幕,创新引领行业新变革
第五届汽车人机交互大会完美谢幕,创新思维引领汽车行业步入新变革时代

2025 年 3 月 19 日,备受瞩目的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在上海圆满收官。近年来,汽车人机交互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功能简单的车载系统,已被智能交互方式全面革新。3D HMI 的出现,重新定义了车内交互的视觉与逻辑。传统 2D 界面无法满足驾驶者对信息直观获取的需求,而 3D 技术借助先进渲染引擎,让仪表盘和中控屏呈现出立体逼真效果,操作层级更清晰,信息获取更便捷,沉浸式体验既提升了驾驶专注度,又降低了误操作风险。
用户体验设计成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消费者对汽车的诉求不再局限于出行工具,而是希望车内空间能与生活场景多元融合。他们期望上车就能享受专属氛围,行车中有贴心陪伴,停车后还能远程掌控车辆。然而,部分车企在交互设计上存在误区,要么设计流于表面,无法契合真实需求;要么功能繁杂,让用户迷失其中。
在技术方面,AR - HUD 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赋能表现突出。AR - HUD 突破传统局限,将行车信息、导航指引精准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与真实路况实时融合,驾驶者无需频繁转移视线,重要资讯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人工智能则像智能管家,从精准的语音交互识别语义,到学习用户习惯预判需求,实现主动式服务,如自动调节座椅、切换合适音乐,全程贴心相伴。
在此背景下,盖世汽车举办的此次大会聚焦汽车 HMI,邀请了场景设计、触控、语音等细分领域的行业领军者,围绕 3D/2D 界面设计、多模态交互、UI/UX 设计、增强现实、语音识别系统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为创新商业模式、挖掘市场增长点提供了新思路。大会特别感谢杭州新知物联、Qt Group 等 19 家生态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上海国际汽车城凭借深厚的汽车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和创新实践,引领汽车产业未来探索。其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管清平提到,自 2024 年起积极建设软件园,并成功吸引 30 亿基金,为入驻企业注入发展动力。
盖世汽车 CEO 周晓莺表示,未来汽车行业价格战会从产品降价促销的显性竞争,转变为技术创新、生态圈建设等领域的隐形竞争。预计 2030 年我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将超 3000 万辆,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市占率有望突破 78%。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单燕平指出,智能汽车 HMI 以座舱 SoC、域控等为基础,通过多种硬件实现交互,AI 和云计算是差异化关键。车载 HMI 界面在多领域发展迅速,未来将更注重多模态感知与交互,实现主动式情感交流。
上海智慧出行设计谷副总经理周天介绍,该设计谷规划 1.39 平方公里,构建 “2+2+1” 主导产业体系,力求打造全球汽车创意设计策源地等。
Qt Group 中国商务拓展经理高森介绍了 Qt 框架在汽车行业,特别是智能座舱 HMI 设计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创新功能。杭州新知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CTO 卢松洁分享了专为 3D HMI 应用设计的纳米架构及应对的技术挑战。Studio XID Korea, Inc. 亚太区业务发展经理李理介绍了 ProtoPie 在打破 HMI 设计与工程壁垒方面的作用。亿咖通科技产品策划中心高级总监魏建平阐述了面对用户需求变化,供应商应具备的能力及亿咖通的优势。
一汽红旗 HMI 设计主管于昊分享了红旗国雅座舱交互设计融合高科技与东方美学的理念与实践。CapsuleTech 产品总监黄方闻探讨了 HMI 发展阶段及体验设计变革的根源。Star 中国区执行总监包丽坤分析了中国 OEM 进入西方市场的挑战及应对方法。腾讯智慧出行事业部座舱业务中心产品方案副总经理白亚楠指出下一代座舱在 AI 驱动下的生态演进方向。
小鹏汽车数据智能中心设计总监王晨阳展示了 AIGC 在车企营销设计中的应用成果。捷豹路虎自动驾驶产品体验专家赵雨欣提出提升智能驾驶体验的创新点。安飞瑞工业数字化事业部市场商务负责人艾欢欢阐述了中国车企出海在设计审美和服务理念方面的调整要点。KISKA 全球合伙人 Ferdinand Klauser 强调了跨行业合作与理解本地文化在品牌设计中的重要性。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汇聚了行业智慧。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将不断突破,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驾乘体验,推动汽车行业迈向新高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广告责任编辑:景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