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深观察丨对话三旺通信:连接全球超6000万台设备,让工厂设备循环更健
在一座工厂监控室里的大屏幕上,一台编号标记为红色的设备正在报警。现场工人发现以后,火速前往事发机器所在处,抢救正在轰鸣的机器。若是放任机器继续卡壳,将造成这台千万元级别机器,因过热而使用寿命大减。
机器能够预警,有效减少了这场事故发生。这背后关键在于设备联网。做工业交换机起家的三旺通信,20余年来一直专注用通信技术编织工业场景里的这张网。
通过这张网,三旺通信把工厂里的机器都进行连接,相当于打通了工厂产线上的每一条“血管”。同时,三旺通信还可以抽取机器里流淌的“血液”——数据,从而在生产环节上实现降本增效。
“三旺通信的核心能力就是让架设在工厂设备里的‘血液’每日循环更健康,目前三旺通信已突破6000 万台设备的全球连接。”三旺通信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吴健说。
图注:三旺通信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吴健
从控制设备到精益化生产
把设备连接,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则背后需要具备同时兼容不同设备的能力。
“早期工厂设备是欧美主导的进口品牌,后来逐渐转向以国产品牌为主。”吴健表示,这就造成工厂不仅需要考虑国外和国内的更迭,还要思考种类繁多的国产品牌之间如何想通。
三旺通信凭借20多年在不同场景和不同技术上的沉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解决多协议打通的问题。如此一来,工业场景里的设备都能“上网”,并且还能都在“一张网”上面运行。
设备“上网”这件事情对工厂来说有多重要?
吴健表示,机器内沉淀的数据,犹如体内流淌的“血液”。若是可以加以利用,一是能够通过实时监测,防止机器“体温”过高,从而烧坏。这将有效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二是能通过数据预判产能情况,实时调动产线上人员,以此控制产线上的“节拍”,做到没有任何机器和员工处于闲置状态,提升整体产能,实现精益化生产。
当机器寿命延长、机器闲置率降低,则可为工厂节省出一笔客观的费用,实现精益化生产。同时,三旺通信还在输出方面做到可视化,让员工通过大屏幕实时掌握每个环节的状况。
经过多年的沉淀,三旺通信还把设备联网、设备运维、设备管理等全链条数据,都接入到一个统一平台,形成了能够满足大部分工业场景的HaaS解决方案。
吴健表示,在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式工业互联网,已经从1.0走到了3.0。“1.0是可靠连接,2.0是安全性,3.0在于各家对于服务的理解深度。而HaaS正是三旺通信探索出来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探索“工业上楼”特色场景
目前三旺通信的HaaS解决方案,优势赛道有智慧矿山、轨道交通、冶金石化、风光电储和智能制造等。而能够深入这么多赛道的底层逻辑,则与三旺通信的成长路径有关。
三旺通信最初是从布局高铁内部的通信网络起家。在解决车辆和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之后,三旺开始探索机器和机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吴健称,“目前基本深圳每条地铁内的网络监控系统,都会用到三旺通信的交换机。”
而基于在轨道交通中磨练出高稳定、低时延的布网经验,三旺通信又将场景拓展至德国保时捷产线。吴健表示,“在保时捷产线上,若是因网络不稳定而导致喷涂机器喷漆不均匀,一台百万级别的车就报废了。”
同时,这套控制网络“流速”的经验,还可以延伸至智能制造的工业现场。吴健举例,智能工厂产线上的机械臂在高速螺旋运动过程中,除了稳定性,对网络的可靠性和实时性都存在很高要求。轨迹差之毫秒,都能造成产品严重缺陷。因此,“三旺通信这么多年,最擅长做的就是,消除工业现场的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吴健采访中提到,“三旺通信所做的工业场景是一般互联网大厂很难进入的。像是人穿防护服都不敢进入的锅炉间,动辄高度一两百米的海上风电塔,以及堆满工业废料的钢铁厂,这些‘重’工业现场都是三旺通信的护城河。”
近期,三旺通信正在探索深圳特色项目“工业上楼”的应用场景。吴健表示,“‘工业上楼’项目在网关上,是垂直向上的通信模式,这跟普通园区的扁平式的通信方式不一样,最起码要减少70%以上的线路,因此,整体上需要重新设计。”
同时,在网路通信上要做到多楼层穿透和全链接互动。“例如,一台AGV从1楼到20楼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行走轨迹顺畅,还要做到路径时间最小化。这些都是三旺通信最近在思考和探索的事情。”吴健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余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