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建设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机器人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50%以上,搭建了50个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60台/万人,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在近日举行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令人眼前一亮。
按照这一计划,北京亦庄将抢抓全球机器人产业新一轮快速发展窗口期,集聚国内外一流机器人企业,承载转化重大产业化项目,加速推动经开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3年内将打造形成要素集聚、创新活跃的机器人产业综合集聚区。
做机器人,北京亦庄的“底气”很足。在2023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就有13家来自这里的机器人企业亮相,其中8家是“专精特新”企业。聚焦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北京亦庄在整机、系统集成和核心零部件上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像人手一样灵活的“蓝色夹爪”轻轻抓起茶壶盖,又稳稳拎起茶杯,注水、泡茶、倒茶……这款行云流水般冲泡“功夫茶”的软体机器人,来自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研发总监单雪梅说,软体机器人可实现工业生产中近96%异形、易损物品抓取搬运,“秘密”就藏在机器人前端的柔性夹爪上,它涉及弹性体材料技术、结构设计和控制技术,技术复杂度高,目前全球仅有2家公司掌握这些技术。
作为工业机器人的“心脏”,只有15厘米大小的高精密减速机约占机器人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一直依赖国外进口。来自北京亦庄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智同精密传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动减速机国产替代进程,在精度、寿命等方面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目前,北京亦庄已集聚了百家机器人产业生态企业,形成了5个产业组团。即以小米、优必选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组团,以和华瑞博、长木谷为代表的医疗健康机器人产业组团,以安川、京仪为代表的协作机器人产业组团,以凌天、博雅工道为代表的特种机器人产业组团,以京东为代表的物流机器人产业组团和以SMC、软体机器人、智同科技为代表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组团。这些企业中,三分之一为“专精特新”企业,在减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实现自主可控,在特种、工业洁净机器人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产值占北京全市的50%,且比重连年增加。
百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北京亦庄这次的发展目标,是打造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集成应用新高地、产业生态示范地。
刘力说,未来3年,将支持创新中心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协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聚焦人形机器人,建设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集中突破人形机器人通用原型机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产品攻关和产线建设。同时,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打造智能驱动、产研一体、开放领先的创新产品体系,使机器人产业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以上。
未来3年,北京亦庄将持续完善6大核心零部件、6大整机产品的“6+6”产业布局。建设北京机器人产业创新园,打造集研发创新、公共服务、应用示范、产业集聚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建成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生态良好、综合实力显著的国际一流机器人产业基地。
在发展集成应用新高地方面,“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生活”等场景已不鲜见。未来3年,将实施50个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开展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加快形成标志性场景、标志性服务、标志性模式和标志性业态,推动机器人智能制造、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安全应急等场景应用。
以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北京亦庄还将建设北京机器人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综合体,推动机器人共享加工打样中心、机器人检验检测中心、机器人+展览展示中心、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中心建设,提供设计和中试、小批量生产、加工和装配等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引领全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圈。
刘力表示,他们将着力培育创新企业梯队,形成全周期政策扶持体系,围绕人才、技术、市场开拓、空间保障等多方面,量身定制政策礼包。同时,引聚国内外一流机器人企业,积极承载转化重大产业化项目。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