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
首页 > 热点> 正文

比亚迪秦LDM-i万人交车暨千媒众测开营

每日财经网 2024-07-22 23:09本文提供方:网友投稿原文来源:易车网 阅读量:5565   

6月6日,“引领中级开创油耗2时代”秦LDM-i万人交车暨千媒众测开营仪式在比亚迪大本营深圳盛大举行。众多车主代表亲临现场,与全国各地的比亚迪4S店千店联动,将...

6月6日,“引领中级 开创油耗2时代”秦L DM-i万人交车暨千媒众测开营仪式在比亚迪大本营深圳盛大举行。众多车主代表亲临现场,与全国各地的比亚迪4S店千店联动,将秦L DM-i全国交付推向新的高潮。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彰显了比亚迪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交付能力,同时也展现了对于秦L DM-i这款车型在油耗、续航实力的自信。

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 乘用车首席运营官 何志奇

比亚迪王朝网销售事业部 总经理 路天

发布即量产 上市即交付

第五代DM技术首款中级轿车秦L DM-i于5月28日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9.98万-13.98万元。自上市起,秦L DM-i全国交付一直在火热进行中,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比亚迪王朝网总经理路天亲赴大江南北,马不停蹄为车主交车,彰显了对用户的满满诚意。

首搭第五代DM技术

得益于第五代DM技术平台发动机最高热效率46.06%、发动机控制策略优化、EHS电混系统效率提升、七合一域控能量密度提升、以及低能耗设计,秦L DM-i百公里NEDC亏电油耗达到划时代的2.9L。续航方面,秦L DM-i 2100km的满油满电综合续航全球领先,油电通杀,终结了用户里程焦虑,带来短途便利、长途从容的用车体验。一箱油就能抵达“诗和远方”,无需为加油补能耗费旅途宝贵时间。

秦L DM-i上市前后,历经多轮实测,在媒体油耗实测中,实测成绩全部低于2.9L的官方数据。比亚迪王朝网总经理路天也亲自“BOSS直测”,实测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2.43L。续航方面,媒体三条路线同时开测,空调全程24度,其中西安到哈密这条路线,从低海拔往高海拔开,一路翻过秦岭等几大山脉,中间经历连续大上坡,爬升最大海拔差有2100米,可谓“地狱难度”,最终实测成绩所有车辆均超过官宣的2100公里。

工业奇迹 等你来测

此次秦L DM-i“千媒众测”活动,旨在通过大规模的油耗测试和续航测试,让更多媒体亲身体验秦L DM-i的过硬产品力,用真实的声音告诉广大用户,秦L到底有多好开、多省油、多能跑!近期还将在抖音上线“全民众测工业奇迹秦L”的活动,邀请用户分享到店打卡、试驾体验、提车感受、油耗实测等秦L的相关视频,共同见证“工业奇迹”的风采。

龙颜美学引领国潮

秦L DM-i外观方面采用了“新国潮龙颜美学”。头灯组造型较为狭长,中间位置由一条黑色饰板和镀铬饰条连接,中央位置贴有“秦”字样标识。大尺寸的格栅十分凶悍,且内部使用了阵列式纹理进行了点缀。两侧设有立体感十足的通风口,看起来有着不错的运动感。

车身侧面,新车采用了溜背式车顶造型,看起来与旗舰车型“汉”有着较高的相似度。多段式的腰线设计为车侧注入了丰富的层次。窗框四周配有一圈镀铬饰条进行装饰,看起来有着不错的精致感。车身尺寸方面,该车长宽高分别为4830/1900/1495mm,轴距为2790mm。整体尺寸相较于秦PLUS有着明显提升。共有冰珀青、建窑紫、润玉白、茶晶灰四种外观颜色,其设计灵感均来自历史上的著名瓷器。

车尾部分,贯穿式尾灯组内部光源层次丰富,点亮后有着不错的辨识度。在灯组上方形成了上翘的小鸭尾造型,能够起到一定的扰流作用。底部包围设计了类似扩散器的造型,搭配黑色饰板也营造出了较为强烈的运动气息。尾部整体也运用了大量的横向线条元素,也为其赋予了更强的视觉张力。

内饰方面,新车设计灵感源于中国山水画,展现出了不错的东方美学。驾驶员前方配有大尺寸的内嵌式全液晶仪表,悬浮式中控大屏依旧保留了标志性的可旋转功能。三辐式多功能平底方向盘造型精致,另外还配有手机无线充电等实用性配置。DiLink智能座舱,集15.6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车载ETC、手机NFC车钥匙、全场景智能语音等配置于一身;100%兼容手机生态,兼容各种主流手机品牌,并支持一键共享,可以将钥匙远程授权给亲友。搭配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全面满足中级车用户对驾乘体验的更高要求,让出行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

写在最后

中国品牌正在从技术、产品等多方面全面崛起。作为第五代DM技术首款中级轿车,比亚迪秦家族的最新得力干将,秦L DM-i上市即热销,与搭载第四代DM技术的A级轿车秦PLUS强强联手,双车同堂,以极致的产品力和价格绝杀合资燃油,开创中国汽车工业新时代!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陈默

{"error":401,"message":"site error"}/news/2022/0711/9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