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赋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乡村振兴
异地扶贫搬迁人员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群体。这个群体面临着土地缺乏、困难人群极度集中、搬迁后没有技能进城打工等问题,因此极其特殊。因此,这个群体需要特别关注,让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来”,这在乡村振兴中尤为重要。
新民社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全县10个乡镇1703户共8073人,占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的92%,瑶族和壮族分别占70%和17%。新民小区距离县政府仅2公里左右,小区内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搬迁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然而,由于普遍教育水平低、工作技能少和当地就业机会有限等因素,群众难以充分就业,这已成为社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被派到巴马当村里的第一书记,心里有点紧张。我感到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驻村第一书记听起来很神圣,但他能为老百姓做什么呢?我觉得就是一件小事,踏踏实实的做他们最需要最迫切的小事。目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从哪里破题?我想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方面做出努力。
巴马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它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年都有数十万“候鸟”长期居住在巴马。“华大街”是新民小区门口的一条旅游街,长约1km。规划包括餐饮、商铺、非遗体验区、演艺场馆等各类商铺100余家。我们充分利用疫情的旅游空档期,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丰富“华大街”的旅游业态,引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落户于此,建成巴马首家非遗作坊,填补了全县非遗产业化发展的空白;争取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专项资金,帮助巴马吕雯IP培育发展,在“华大街”开展地域特色鲜明、民族特色突出的墙绘项目,打造巴马网络名人打卡地;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在“华大街”打造“书香巴马”公共阅读空间;为提前布局“华大街”,延伸街区,扩大范围,特邀请广西大学相关专家制定新民社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华大街”的面貌发生了变化。
在国家正在部署稳定岗位、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之际,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除了巴马的传统景点,“华大街”已经成为游客的新目的地和新选择。游客多了,普通人就没有工作机会了。据初步测算,“华大街”各类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过8万人次,将直接拉动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近300人,带动相关就业近500人,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就业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是稳定经济市场的重要支撑。只有就业才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从而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华大街”的实践表明,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与农村融合发展,优化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方式和水平,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最具操作性的方向之一。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和夜间经济聚集区,可以很好地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培训,提高老百姓的综合素质,吸引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各类人才打造“反向创业”,进一步推动巴马旅游产品、模式、业态的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白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