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服贸会观察:北交所成立一周年 交出亮眼“成绩单”
截至8月3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106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总市值达2000亿元,公开发行累计融资227.57亿元。
这是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新鲜出炉的一组数据。9月2日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宣布成立一周年。一年来,北交所市场运行情况如何?后备企业储备怎样?随着这组数据出炉,答案得以揭晓。
在服贸会金融服务展区,北京金融街展台展示了北交所一年来的“成绩单”。人民网记者 王震摄
——优质企业初步聚集
上市公司达106家,发行上市实现常态化
北交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是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时隔30年新设立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
一年来,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北交所在支持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优质企业初步聚集,发行上市实现常态化。
“北交所已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成仁告诉记者,目前,北交所中小企业占比77%,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23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王成仁表示,北交所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创新实力强的潜力型、成长型企业,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近期北交所审核速度明显加快。如华岭股份、天马新材、新芝生物从受理到交易所过会分别耗时仅32天、52天和58天。”申万宏源中小公司部新三板研究组小组主管刘靖表示,目前,北交所在审企业接近130家,其主要优势是对财务要求的门槛相对低,以及审核的效率较高,这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资金活水”不断涌入
累计融资227.57亿元,投融两端高效对接
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而言,北交所为其提供了直接融资的便利渠道,在带动各方面长期资金进入,为企业提供强力资金支持。
截至8月31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227.57亿元,平均每家融资超过2.1亿元;上市公司股价较发行平均价上涨20%。8月12日,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举办的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媒体通气会上,北交所副总经理李永春表示,一年来,北交所改革实现了良好开局,市场功能大幅改善,投融两端对接高效。
“资金活水”不断涌入。北京交所融资制度灵活,已经形成按需、小额、多次的接续融资机制。与此同时,北交所主题基金扩容、公募基金取消精选层投资比例限制也极大地增加了北交所产品的流动性和灵活性,为企业赢得更多资金关注。
“未来预计北交所将通过混合做市、推行指数等方式,增强流动性,引入更多类型的投资者。”在刘靖看来,在经过9个月的正式运行后,北交所逐步进入下一个加速发展阶段。
业内认为,北交所不断丰富投资者类型,保持主题基金常态化发行募集,鼓励机构投资者积极入市,为良好的市场投融资生态持续引入源头活水。随着投资者的增多、入场资金的涌入,北交所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必将大幅提升。
——市场主体参与踊跃
合格投资者达510万户,市场生态逐步优化
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510万户,是宣布设立前的近3倍;500余只公募基金布局,VC/PE加大投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QFII/RQFII均已入市;112家证券公司深度展业,21家商业银行积极对接。
“北交所市场生态逐步优化,呈现出结构性向好态势,特色、亮点逐步显现。”8月25日,在金融街论坛系列活动上,北交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郑伟平指出,北交所构建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与新三板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丰富了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的成长路径,使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功能更完善、服务更全面。同时,不断优化的市场生态,也为创投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未来北交所将成为专精特新企业非常重要的上市场所。”刘靖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性中小企业、培育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交所有望成为我国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战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柳五